|不求客觀|我是如何寫觀點文章的?

ARTICLE

人很難做到不帶著偏見,

既然這樣,

不如就別客觀吧。

自媒體經營了5年,一晃眼我已經前前後後寫了無數篇觀點文章。這一兩年,更把社群平台上的限時動態做每15秒一則的觀點輸出。於是,越來越多人問我如何書寫觀點文章?與其個別回答,不如寫篇文來回覆吧。

寫觀點文章其實沒有想像中難,但我想大家都會落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我要盡量的客觀」。但當你這麼想時,你已經沒辦法表達所謂「觀點」了,因為客觀這個詞有著極大的包容性,它容易讓我們抹煞掉自己真正的想法,只想追求「認同」。

我經常收到讀者對我這樣評價:「我不一定同意凱特王寫的所有東西,但它讓我想看下去。」瞧,讓人想看下去才是重點,而非認同。如果你以為寫觀點文章就是要獲得認同或說服他人,那麼你就無法寫出獨樹一格的文章。

主觀才是王道

我寫觀點文章把握的原則一定是「出於主觀」。我主觀如此認為,並用很多真實的案例來佐證,為我的說法背書。當然有時候是對一個真實事件提出看法,而這個看法既然出於主觀,就表示有很多人都可以有其他看法。所以我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會先想這樣的看法是否有人會反駁?他們會用什麼理由反駁?我的看法是否強過那些理由?如果連我自己都能在反面提出理由推翻,那麼就證明這個看法沒有價值,我會再去思考其他可能,直到這個觀點趨於「完善」。

這才是觀點文章之所以成立的基礎,否則你只是在客觀描述一件事,然後提出不痛不養的看法。而我最討厭看的就是一路中立到底的文章,既然這麼歲月靜好,何不好好閉嘴不說話更好、更美。但就是有些人喜歡看這種中立優雅的文,顯得好像比較「有修養」?

但我個人認為,主觀更酷!(這跟一言堂不一樣,一個認為有自己的想法更酷的人,也會欣賞別人提出他們的看法,並期待自己的想法被打破,或得到印證,而非為反對而反對。)

要對主題充分理解

針對主題,自己一定要先把前因後果的資料收集詳盡,然後一一消化。做這件事我沒有捷徑可提供,因為連我自己都是做地毯式的收集,然後苦行僧式的逐一翻閱。大部分的時候光是看完這些資料就要花些時間,不過最享受的也是這個時候,為什麼?因為你會從中得到很多或許以前從未知道的新知,變成你個人的資料庫。

我覺得想透過閱讀或閱歷得到東西都是急不得的,但只要你願意耐心給自己機會,被你讀進腦子的東西絕對不會有閒置的、無用的。另外,將你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分門別類收集起來,也有助於你回頭查閱,因為你不可能記得所有資訊。

打字前,先確立觀點的中心思想

到底要聊什麼?結論導向哪裡?先確立這些,然後再去還原與追溯。通常寫文的順序是起承轉合,但發想的順序應該是反過來的。

先寫出草稿,再去修飾細節或補充論述,最後再優化詞藻

若不是長期以書寫為工作,很少有人可以信手拈來一篇好文章。寫文是要透過不斷地練習的,倘若要追溯一個作家的寫作經歷,你會發現他們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在做這件事了,無論當時他們是不是作家,是不是從事別的工作。

這裡有一點我想強調,文字的風格比寫好一篇文更難培養。這跟穿衣服一樣,如果你想要確立自己的風格,總是要多方去嘗試摸索的,放在寫文中就是多寫吧,不要光想,把想法化成文字去落實才有意義,久而久之就會塑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字風格了。

如果你問我在優化寫文能力的技巧中,閱讀與寫作哪一個更重要?我想說是後者。文字表達力真的是需要真槍實彈練習的,但閱讀只要是個識字的人,想做都能做得不錯。

可以透過什麼機會練習?

想練習還怕沒有機會嗎?一本書的讀後感、旅行時的感受、看完一部電影/影集的心得、對時事/明星八卦的看法……通通可以暢所欲言。

你應該不難發現,在當今網路發達的現代,「表達慾強烈」其實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事情。而表達慾望強烈不僅僅是文字書寫,而是透過任何一種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工具去創建內容。它可以是圖畫、照片、影片、聲音等載體,只要你有想法,就能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載體去落實,幫你有系統地記錄下來,作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我使用文字,僅僅是我更喜歡寫作而已,而這其中包含我擅長使用這個工具。當然,如果你也想透過文字來梳理自己的邏輯系統,順暢思維,與其空泛的想像,不如打開電腦或手機,逐字逐句敲打出來。一開始肯定會遭受困難,比如不知道如何下手?從哪裡談起?但只要開始第一篇,然後反覆創作第二、第三、第四……出來,你一定可以掌握這其中的脈絡與邏輯,我想這就是思維的塑造。別人可以教你,但要成為自己的東西,過程還是需要自己經歷與消化的。

 

以上一點淺見,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

outfit / all by DIOR

沒有偏見,就沒有爆款。

-凱特謎之音

RELATED POS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