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系列|20的虛榮,30的徬徨,40的底氣

ARTICLE

消費主義掛帥,

讓女人在物質慾望裡迷失自我。

但只要你20-30歲給自己耐心,

駕馭不必要的物慾,

不要太戀愛腦,用心在工作上,

並著手管理財務,

30-40歲將會跟同齡人拉開差距。

從6月底開始,我每隔兩週在IG做主題式直播。上週加開了一場關於肌膚保養的分享,介紹了我目前使用的護膚產品。之後有人跟我反應,如果是小資族,是否有比較經濟適用的產品,畢竟賺的錢有限,沒辦法砸下萬元只為了買瓶精華液或乳霜。

讀出弦外之音的我馬上就明白這種感覺,畢竟,也曾是過來人啊。

雖然分享的大多屬於專櫃品牌的頂級保養產品,而我這幾年中也幾乎用過所有品牌的高端產品,但很想跟年輕的女孩說,20幾歲時,我也是從開架產品開始的,從自己經濟能力可以負擔得起的品牌開始的。年輕時什麼都好,精神好、體力好、皮膚狀態好,就是沒什麼錢;而現在40幾歲了,什麼都有,就是沒有了青春。

想想,老天爺確實挺公平的。任何年紀都有它的「專屬代價」。

記得剛北上工作時,我那小小的對浮華世界的幻想一下子被打開了,伴隨而來的還有難以安撫的虛榮心作祟。南台灣的小姑娘要在北台灣最紙醉金迷的城市裡生存,除了咬緊牙關的努力,還要學會壓抑那顆時不時就騷動的心。

我第一次遇見那麼多時髦又漂亮的台北女孩,她們的吃穿用度都是我望塵莫及的,出入的場所也是我很難得才會去見一次世面的地方。我盡量不讓他人察覺自己的出身平凡見識不廣,但可想而知,越是掩飾越是暴露自己的擔心。

一回,我陪同事到百貨一樓買東西,她說想要買洗面乳。我心想:「難道不是去屈臣氏買?」卻也還是陪她走到了嬌蘭的專櫃,看她駕輕就熟跟櫃姊談笑風生,像在便利商店買一瓶飲料那樣簡單的就帶走了她想要的東西。其間,櫃姊去結帳的時候,她隨手拿起櫃上一罐深藍色包裝的乳霜說:「我啊,30歲之後就要開始用這一瓶,是我媽說的,她也是這樣。」(後來我才知道,嬌蘭最頂級的產品都是這種藍)

年輕女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敏感的東西。雖然知道這不過就是這位同事的「日常購物」,卻依然讓我深感自己「低人一等」了。後來,拿到年終獎金,我打算對自己好一點。走到櫃位上才得知,那條洗面乳是我所使用的產品價錢的十倍時,我退縮了。這些錢省下來對我來說更有用處,比如這個月的水電費就有著落。但我永遠記得那種又羞又愧的情緒,非常難受,而更加難受的是──我對產生這種羞愧情緒的自己感到氣憤。

因為這種情緒等於間接否定了我的出身,但我不應該因出身而感到自卑。我跟她明明做著同職等的工作,領著差不多的薪水,以職業生涯來看,我們的起跑點是一樣的。

騎著機車回租屋處時,我一路想著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幫自己改善經濟,同時實現事業理想。沒有富爸媽,只有自己,甚至,還要每個月給家裡匯點錢,負責妹妹的生活費。回家後,我把自己在台北工作所要承擔的一切開銷列出表,踏出管理財務的第一步,並開始想著有沒有開源的可能,規劃一下往後5-10年想要達成的目標。

在城市奮鬥的女孩,尤其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很容易受到物質的誘惑。社群平台的發達,更是助長了消費主義的傳播,當你每天刷著臉書、IG,接收到的都是”誰買了什麼新款””誰出國去了哪裡玩”……等等之類的訊息之後,很難保證自己的心態不會走偏或崩塌。

大部分的年輕女孩跟我一樣都來自平凡的家庭,沒有人會在背後支撐起他們強烈的物慾,有些人為了滿足這個坑,選擇了走捷徑,背卡債或被包養。

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靠自己扎實地改變自身的階級與命運。這個念頭一旦確立,我就不會做出荒唐的決定,而是走在一條現階段看似辛苦,對未來而言卻是非常可靠的路上。

我不再盲目羨慕別人優渥的生活,而是選擇適合自己消費的東西,以”買下它不會造成我的心裡負擔”為準則,駕馭並內化膨脹的物質慾望。幾年之後,攢了些積蓄,加上接了一些外稿有外快可賺,公司發年終時我才終於真正犒賞了自己。25歲那年我入手人生第一個精品,是LV SPEEDY 30以及一個小腋下包,總共兩萬多元(20年前的物價真是太可愛了)。

靠自己慢慢改善經濟生活的過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後盾。於是我開始懂得──

如果有一個男人,需要犧牲自己的工作才能留住他,那他不值得。

如果有一段感情,需要放棄自我的尊嚴才能維持,那也不值得。

如果有一個圈層,需要花心力去討好攀附,那更是不值得。

20-30歲,我用勤勞刻苦的工作模式幫自己建立起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這個心態讓我從今往後都能夠在巨大誘惑下全身而退,在愛情、友情、工作的人際關係中保有自我,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30歲之後,我靠積蓄成功度過轉職期,並轉職成功。婚後在北京從零開始,因為造型師工作的關係,進入到另一個更浮華的世界,所到之處都享受很好的待遇。但我深知這些禮遇不是因為我個人,而是我所服務的那位藝人。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它讓我世界各地到處跑,開了眼界,也增長了見聞。只是我不免要想──這工作難道可以做一輩子?

2015年,我40歲,開始想人生的下半場該如何開局?我分析自己當時的優勢與劣勢,列出幾個轉職可能(那時,我已經靠過去幾年勤勞更新部落格文章與臉書穿搭分享而擁有一群讀者,但也想在北京開個造型公司當老闆)。然後我選擇了可能最不賺錢,卻是自己從小一直都想做但年輕時沒有本錢做的工作──成為作家。

我跟某人商量時他說:「哇,你美夢成真了耶。」沒有阻止我,只是鼓勵我,也是因為某個程度上經濟已不再是最主要的考量。於是我初嚐了”何謂底氣”,不是拍桌子叫囂,不是說話犀利,而是我終於靠自己完成了人生每一個目標,並拾回最初的夢想。

網路曾經流行過一段話:「不要在最美的年紀用得最便宜,活得最廉價。」乍看沒問題,其實是個陷阱。人應該對自己有基礎的判斷,明白當下的選擇是為了什麼目標,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好,慢慢接近理想,而不是用口號或物質來自我麻醉。年輕有很多機會與選擇,這是最美年紀的特權,應該善加利用與結合,替自己創造可能才不算浪費。

對我而言,

最美的年紀就是過得最好的那時候。

-凱特謎之音

RELATED POS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