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后翼棄兵》: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凡人的掙扎與瑣碎中成長

MOVIE

在人間,

就算是天才,

也要經歷對自我的懷疑。

這很公平。

兩週前,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把Netflix剛上架的《后翼棄兵》追完,轉頭便在限時動態推薦分享。已經好久沒有這麼燃的大女主劇了,七個小時的長度,比電影長很多,但觀影感受卻非常舒服。果不其然,無預熱、無宣傳、無媒體推薦的《后翼棄兵》在兩週內迅速蔓延,好評不斷。

與《愛蜜莉在巴黎》一樣是大女主戲,《后翼棄兵》的劇情既熱血卻又不懸浮,基本完勝前者。選角、攝影、服裝、美術、配樂沒得挑剔,一集一個重點和高潮,簡單又明快的節奏在迷你劇的格局裡顯得異常精緻。哪怕你對西洋棋一竅不通,依然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故事闡述了天才棋手Beth Harmon貝絲‧哈蒙的成長軌跡,一路從童年、青春期來到成年。與其說是天才養成記,倒不如說這是一部可以讓女人帶入自我,明白所謂成長必須付出什麼代價才能成就自身的影集。

我們的大女主終於不必是正義感爆棚、陽光正向的傻白甜,她陰暗、反叛、多愁、易感,對周遭事物經常感到不耐與憤怒,最重要的是劇中沒有男主角,沒有演著演著愛情就變成主線的劇情來干擾,卻始終不乏對兩性的深刻探討,甚至處理的比以往還要耐人尋味。

二刷時,我打開彈幕想看看大家的反應。當哈蒙「把第一次給了」俄語班的陌生嬉皮男時,網路瞬間哀嚎聲四起(這位男子在劇情的推進上甚至只能稱作是工具人)。有趣的對比恰恰反應出了這部劇的意義:你以前覺得對女人重要的東西,在這部劇裡不一定重要。相反的,你以前覺得對女人不重要的東西,卻是這部劇裡要談的。

談什麼?談女性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天賦,談女性在成長中所遭遇的問題、阻礙,看她們如何面對與化解;談對事業的追求,相對付出的代價,以及獨立所代表的選擇自由。

與主角哈蒙互為鏡像的是養母Alma。她是那個時代最典型的女性,年輕時若好好發展可能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家,但畢業結婚後就放下一切專注於家庭。失去過一個孩子,從此精神狀態不佳。丈夫後來另組家庭,拋棄了她,並斷了她的金援。

後來她與哈蒙相依為命,成為哈蒙生命中的親人、朋友、事業夥伴,她絕對不是世俗認定的那種好母親,卻無處不閃耀光輝。而劇中像這樣顛覆社會普世價值的設定比比皆是,讓《后翼棄兵》成為今年難得的佳作。

是的,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爽劇,但立意卻不流於俗套,以下分幾點來討論:

它告訴我們:權力頂峰無雌雄

貝絲‧哈蒙接受雜誌專訪後很失望,她不喜歡媒體一直強調的女性身份,因為她覺得這並不是重點。劇情也循序漸進地讓我們從俗世的眼光一步步前進到哈蒙所在意的權力的頂峰,即與世界冠軍的最終戰。

這期間,他們有過兩次交手,兩次哈蒙都吞下敗仗。第一次敗得慘不忍睹,讓她體會到自己與高手之間的雲泥之別;第二次的結果則更加慘烈,直接讓她當場崩潰痛哭,回家後一蹶不振,酗酒嗑藥消極面對一切。

後來,她意識到世界冠軍之所以是「世界冠軍」絕對不單單憑藉天賦,想進入這個領域,她必須更努力,必須學會克服自身的難題(她有嚴重的藥物依賴與酗酒問題,以及情緒陰晴不定)。越接近權力的核心,來到一定的境界時,男女之別早就不存在,有的只是高下與勝負。

這是最後一場對決要告訴我們的,你的狀態好不好,跟你的天賦、性別沒關係,但絕對跟你後天的努力有關。一個人能夠贏得尊重,最終得靠才華、能力、自控力。(世界冠軍三次面對哈蒙的態度也充分展現出所謂贏得尊重的過程)

天賦是禮物,但不代表不需要打磨

《后翼棄兵》的「爽」彰顯在幾場對峙上,比如小哈蒙去高中部一人幹掉眾多好手的瞬間,打敗州冠軍的時候等等。開掛,是我們這些凡人期待看到的畫面,投射到現實生活可以起到自我撫慰的作用。

但天才與普通的人差別是什麼?是做完愛後我們還期待男人擁自己入懷,享受餘溫,而人家已經迅速轉過身去,點支菸,迅速複習起腦海中的棋局了。

好幾次,哈蒙都捧著書反覆研究棋法,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西洋棋中。這一點讓我在觀影的同時更加確信自己之前的想法:優勢練習。天賦也需要反覆打磨,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終其一生為自己所用。 

再者,哈蒙雖是天才,但一旦進入都是天才的領域,她也變得普通了。她自以為只有自己擁有在腦中重現棋局的天賦,於是得意的問班尼:「你曾在腦海中複盤棋局嗎?」沒想到班尼一副”妳怎麼會問這麼理所當然的問題”的樣子,嫌棄的說:「每個人都會吧?」讓她瞬間感到失落與尷尬。

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以為只有自己會的技巧,其實很多人都會,而且會這些技巧的人還比你更加勤奮鑽研其他技術。用俗氣一點的網路流行語來解釋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窮,是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

一樣的意思。

不過度渲染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

主人公在戲劇中的人格塑造,大部分會強調源自於「童年陰影」,哪怕在現實世界,原生家庭的破碎也是很多人內心揮之不去的陰霾,我們會沈溺其中,成為綑綁自身的一個藉口。

哈蒙以為自己不被愛,就像我們以為天才都很孤獨,但校工、養母、黑人閨蜜甚至那些男性棋友們所釋出的愛與友情,卻最終拯救了哈蒙。導演將哈蒙對於不被愛的憤怒透過很多畫面與動作展現出來,例如:丟掉禮物洋娃娃和女棋手善意的衛生棉條、怒罵校工等等。這些憤怒其實一直都潛藏在她內心,直到校工去世,她回到校工居住的地下室,看見那面貼滿報導的牆,伸手抽出唯一的一張合影後才終於忍不住落淚。

她是為有人這樣惦記著自己感到開心吧?也同時為這幾年遺忘他而感到羞愧吧? 她於是明白了失去養母那時的茫然是為了什麼?原來,在不知不覺中,身邊這些人早就成為她生命中的「家人」。她是孤兒,但她又不全然孤獨。(這幾乎是全劇中最容易打中淚點的地方了,而且做到了層次分明的境界)

人生啊,雖然悲傷,但當你擁有堅強的意志,且願意將自己從孤獨中抽離,接納身邊的善意時,就會擁有活下去的力量。

在生活不斷消磨意志之際還能保有熱愛,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寫著:「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后翼棄兵》裡,不管是主人公還是幾位出色的配角,都給我這樣一種感覺。他們都有自己在生活中的難處,卻依然想辦法活出自身的追求(平凡的他們是哈蒙的對照組,告訴螢幕觀眾:自甘墮落並不能解決問題,即使你是個天才)。黑人女孩知道自己因為膚色不會有人想收養她,長大後靠自己存錢念法學院,致力成為一名律師。她同時是一名情婦,但說起這件事時沒有什麼遮掩,因為她充分明白為夢想付出的代價,也願意對朋友慷慨解囊,傾注所有送她去俄羅斯比賽。

劇中很多人或許都沒有女主角那樣的才華,但生命於他們而言依舊充滿希望。第一次與哈蒙交手的女棋手後來放棄了下棋,轉去念醫學系,曾經的州冠軍成為一家超市的經理,正正經經的上起班。明白自身的侷限難道不也是一種天賦嗎?人最難的就是面對自己,只要對自己誠實了,接下來才能在適合的領域中發展。

重點在於明白後,我沒有因此放棄自己。我依然熱愛這個世界,並努力成就自我。

出色的選角,嚴謹的劇本

Anya Taylor-Joy2020年絕對必須擁有姓名。

本劇的精采除了歸功於劇本、導演,女主角精湛的演技更是功不可沒。從少女跨度到成年,她用眼神與微表情展現了青澀到成熟的改變。劇中多半是棋手兩兩捉對廝殺的靜坐過程,很多鏡頭都必須用眼神來展現內心情緒,這種近距離特寫一旦演技不好就會讓觀眾隔著螢幕感到尷尬,但Anya完全帶著我們往女主角的心裡面走去。她的困惑、迷惘、驕傲、不羈、失落、憤怒、得意、不甘……通通透過小鹿般的眼睛與細緻的臉部表情讓我們感同身受。

擔任配角的校工、養母、黑人閨蜜、男棋手們也都各個演技不俗,在七集中充分展現了對主人公的影響,沒有一個是雞肋的配置(飾演州冠軍Harry的男演員竟然是《哈利波特》裡討人厭胖表哥,哈哈哈,瘦到真的很難認出來啊)。

我不太懂西洋棋,但後來看幕後解說,全劇的棋局竟沒有一個是虛構的,全都來自現實中著名的棋局,由西洋棋大師所設計。而且,就算這盤棋只在畫面中出現一秒,它也必須是盤「真的棋局」。

劇是爽的,但爽不代表就可以忽悠觀眾,降智觀賞。該嚴謹的地方絕對不馬虎,甚至更講究,才是爽劇脫離爽劇刻板印象,上升到「爆款」的關鍵。(對,酸的就是隔壁的愛蜜莉)

天才和我們這些普通人一樣,每一次的挑戰都是與心魔對抗的過程。這是一部闡述天才的成長故事,也是一部告訴我們關於做出選擇、找到定位、在迷失中找尋自我的故事。這裡面有世俗定義的勝利者,也有所謂的失敗者,這但些都不足以定義人生,畢竟你的故事由自己決定,不由他人。明白天賦的侷限,懂得適時轉換跑道的那些人,一樣可以在其他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本以為是大女主,看完後卻發現超越了大女主的設定,我想這就是《后翼棄兵》成為年度神劇最讓人驚喜的原因吧。

爽劇不等於無腦,

俗套中也能看出新意,

這不就是人生?

-凱特謎之音

RELATED POS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